首页 > 政府网 > 青海政府网 > 海北政府网

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网

  • 中  文  名: 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网
  • 官        网: http://www.qhhb.gov.cn
  • 地        址: 海晏县西海镇同宝路4号
  • 服务热线: 0970-8644181
  •             
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网

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网简介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毗邻。地理坐标是东经98°05′-102°41′,北纬36°44′-39°05′。东南与西宁市的大通县、海东市的互助县、西宁市的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大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永昌、张掖、肃南等市、县毗邻。州府驻海晏县西海镇,距省会西宁市103千米。东西长413千米,南北宽261千米,面积3.47万平方千米。

  海北古代是西戎、羌、吐谷浑等民族杂居交错之地。时至今日,海北境内除汉族外,尚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

  海北州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适宜畜牧业生产和种植青稞、油菜籽。海北是青海省的主要畜牧业基地和油菜基地之一。2012年,海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5.97亿元。

  历史沿革

  封建时期

  古为羌地。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区。后因王莽篡政纷乱,郡邑废弃。东汉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复置“西海郡”(以上见《西宁府新志》)。晋和十六国时(公元265-420年),设置西平郡,海北州属西秦、北凉、南凉统治(见《甘肃通志稿》)。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击败吐谷浑伏允主力后,又设置“西海郡”,郡治多至伏俟城,海晏、刚察仍属期管辖(见隋书)。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设置米川县,辖门源地区。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徒吐谷浑诺曷钵于浩门水南。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徒蕃占据青海,海北州属其域(以上见《甘肃通志稿》)。元朝设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海北州归其管辖。明洪武八年(公元1378年),设安定、阿瑞二卫。海北州在二卫辖境。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落固始汗自新疆入青海,统一了蒙古族分编为5部29旗。其中,海北地区有11旗,置于青海钦差大臣(驻西宁)管辖之下。同时,筑起了大通(今门源县城)、白塔(今大通县城关镇)、永安(门源县城西北55千米处)3城,在今门源县城设“大通卫”,辖永安营和白塔营,属西宁府管辖。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迁卫于白塔。清乾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卫为县治。

  民国时期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后,先后置亹源县、祁连设治局、海晏设治局(后改设海晏县),均由省直辖。1929年,划达坂山以北设置门源县,祁连地区和原属西宁府的仙米、珠固划归门源县。1939年,设祁连设治局。1943年,海晏建县。刚察为教兰理事辖区。

  解放后

  1949年海北解放,成立亹源县政府,1950年至1952年成立海晏县、刚察行政委员会、祁连自治区。1953年12月31日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辖亹源回族自治区(驻浩亹镇)、祁连县(原祁连自治区改设,驻八宝寺)、刚察县(原刚察区改设,驻沙柳河)、海晏县(原海晏县藏族自治区恢复为县,驻三角城),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亹源县浩亹镇。1955年,海北藏族自治区改设海北藏族自治州,亹源回族自治区改设亹源回族自治县。1993年7月驻地迁至海晏县西海镇。1995年1月11日,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迁至海晏县原二二一厂基地(即西海镇)。1999年全州辖4县(门源、祁连、刚察、海晏县),3场(托勒牧场、青海湖农场、同宝牧场)。2001年3月5日,撤销祁连县多隆、默勒2乡,合并设立默勒镇;撤销峨堡乡,设立峨堡镇。撤销门源县东川、克图2乡,合并设立东川镇;撤销旱台、泉沟台2乡,合并设立并命名为泉口镇;撤销大滩乡,并入青石嘴镇。撤销海晏县银滩乡,设立并命名为三角城镇。撤销刚察县沙柳河乡,设立沙柳河镇。2001年底,全州辖10个镇、18个乡、3个民族乡,6个居委会、206个村(牧)委会。2004年7月,刚察县区划调整:撤销哈尔盖乡,设立热水镇。2006年8月,海北州:乡镇总数由32个(11镇21乡)调整为30个(11镇19乡)。海晏县:撤销甘子河乡、托勒蒙古族乡,合并设立达玉蒙古族乡。祁连县:撤销柯柯里乡,并入野牛沟乡。刚察县:热水镇更名为哈尔盖镇。

  行政区划

  2005年,海北州辖3个县、1个自治县。海北州面积39354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介于北纬36°44′00″~39°05′18″、东经98°5′00″~102°41′03″之间。东南与大通、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青海湖相望;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肃南县为邻。全州东西长413.45公里,南北宽261.41公里。土地总面积34068.44平方公里,占清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71%。

  气候特征

  海北州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夜雨和大风。年平均气温-2.4℃~1.4℃,最高气温33.3℃,最低气温-36.3℃。年平均降水量309.9~529.1毫米。年日照时数2517.6~2995.3小时。年均辐射量每平方米5210.2MJ~6568.3MJ。无绝对无霜期。

  地形地貌

  海北州地处祁连山中部地带,平均海拔3654米,最高海拔5287米,最低海拔2180米,海拔超过3000米的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85%以上。从地貌成因看,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和冰川地貌;从地貌形态看,有川谷、盆地、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根据海北地势特点全州分为三个地貌区。祁连山高原区包括祁连县全部和刚察、海晏县大通山分水岭以北广大地区,面积16965.86平方公里,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49.8%。该地貌区呈“四山夹四盆”的形势。青海湖北部滨湖地区是青海湖内陆盆地的一部分,包括海晏、刚察县大通山分水岭以南、青海湖以北及湟水上游谷地,面积9937.26平方公里,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29.17%,该区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山区,中部为低山丘陵地,南部为湖滨平原及湟水谷地。浩门河河谷区包括门源县全部,面积7165.82平方公里,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21.03%。西北部为景阳岭,北部为冷龙岭,南部为达板山,两条山脉之间,为第四纪分布广泛而沉积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西北低山五陵广布,东部为深山峡谷区。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2005年,海北州土地总面积为3334999.33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2528343.40公顷,建设用地面积96836.81公顷,未利用地面积709819.12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5.82%、2.90%与21.28%。农用地中,牧草地占主导地位,面积为2256755.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67%;耕地数量较少,面积为47696.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3%,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2116.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67.33%;林地共218736.56公顷,占6.56%;其他农用地5153.92公顷,占0.16%。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分别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0.19%和0.10%,面积分别为6479.66公顷和3381.36公顷;海北州其他建设用地数量较多,面积达86975.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1%。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中,建制镇面积1445.56公顷,农村居民点面积2880.24公顷,采矿用地面积2153.86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0.04%、0.09%、0.06%;交通水利用地中,交通运输用地2979.8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401.56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0.09%和0.01%。未利用地中,水域面积为257272.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1%;滩涂沼泽61124.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3%;自然保留地391422.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74%。

  矿产资源

  海北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共发现各类矿产地615余处,矿产55种,占清海已发现125个矿种的44%,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0种,占清海已探明储量105种矿产的28.57%。主要矿产有:煤、石棉、铁、铬、铜、铅、锌、镍、金、铂、银、硒、菱镁矿、硫铁矿、重晶石、蛇纹岩、石灰岩、玉石、滑石、建筑用砂、矿泉水等。在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3种,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3种。矿产地98处,其中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22处,小型矿床69处,另有矿点、矿化点418处。

  生物资源

  海北州境内野生动物(经济兽类)种类较多,约25种,相对储量为7─8万只。按其兽类分类可分1纲、5目、9种、17属。按经济类型可分稀有珍贵动物、药用动物、观赏动物、肉用动物、皮毛动物等五类。著名的有白唇鹿、马麝、马熊、雪豹、野牦牛、野驴、盘羊、岩羊等。草原上分布广,储量多的有黄羊、野兔、喜马拉雅旱獭、狼、狐等。州境内鸟类资源丰富,仅在青海湖北部地区就有80多个繁殖种,著名的有雪鸡、蓝马鸡、白马鸡、百灵鸟、天鹅等;青海湖岛自然保护区系驰名中外的中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候鸟达16.5万余只。境内野生药用、经济植物约有92科、160属、385种,主要集中在林区,在广阔的草原上亦有分布。其中数量较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有蘑菇、蕨麻、冬虫夏草、雪莲、沙棘、唐古特瑞番、黄花杜鹃、头花杜鹃、青海杜鹃、裂叶羌活、宽叶羌活、风毛菊、肾叶唐松草、藏茵陈、湿生扁蕾、唐古特莨菪、牛尾蓄、蒲公英、骨碎补、红景灵、网脉大黄、蚤缀、车前、扁蓄、马勃、柴胡、小蘖、升麻、细叶沙参、黄花铁线莲、金翼黄芪、青海黄芪、秦艽、党参、铁棒槌、芍药、麻黄等药用植物和优良牧草早熟禾、紫花针茅、扁穗冰草、老芒麦、异叶类口袋、花苜蓿、多枝黄芪、冷蒿、圆穗蓼、珠牙蓼、小嵩草、矮嵩草、藏嵩草、细叶苔、异穗苔、芨芨草等。乔灌木有青海云杉、祁连山圆柏、桦树、高山仰等。

  水资源

  全州水资源总量为69.22亿立方米,人均2.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58.17亿立方米,地下水11.05亿立方米。全州总集水面积29764.56平方公里,约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87%。其中外流水系集水面积2773.1平方公里,祁连山内陆水系12022.96平方公里,青海湖内陆水系4968.5平方公里。农田亩均水量6070立方米,畜均2367立方米。全州各主要河流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而且水流湍急,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电资源。水电资源总量为111.18万千瓦,可开发的有70万千瓦,占63%,其中大通河水能资源44.93万千瓦;黑河可开发水能资源22.89万千瓦,八宝河2万千瓦。

  人口民族

  1953年自治州成立时,海北人口总计为68402人,其中藏族19239人,占28.13%;回族17259人,占25.23%;蒙古族3701人,占5.41%;土族1571人,占2.31%;撒拉族122人,占0.17%;汉族26490人,占38.73%;其他民族14人。1982年人口普查时,海北人口已发展到219692人,比建州时增长2.21倍,其中藏族39540人,占18%,增长1.06倍;回族55475人,占25.25%,增长2.22倍;蒙古族8891人,占4.05%,增长1.4倍;土族5094人,占2.32%,增长2.23倍;撒拉族787人,占0.36%,增长5.45;汉族109478人,占49.83%,增长3.13倍;其他少数民族约有400多人。2008年底,海北总人口有278486人。有26个民族,其中藏族67766人,占总人口的24.3%;回族86827人,占总人口的31.18%;蒙古族14489,占总人口的5.2%;土族8351人,占总人口的3%;汉族99337人,占总人口的35.7%;其他民族有撒拉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壮族、朝鲜族、满族、瑶族、土家族、哈萨克族、畲族、高山族、东川族、纳西族、仫佬族、羌族、锡伯族、保安族、裕固族、鄂伦春族,合计1716人,占总人口的0.62%。

  交通运输

  公路

  海北州境内有宁张、湟嘉、民门、岔察、峨祁5条国道、省道干线公路,沟通了省内、省外及城乡之间的联系,实现了乡乡通公路,29个乡通客运班车,初步形成了省和县、乡公路交通网络。到1996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00公里。其中,省属干线5条,里程929公里,县乡公路756公里。在县乡公路中,二级公路5公里,占0.66%;三级公路102公里,占13.49%。全州公路平均密度为4.96公里/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密度2.3公里/平方公里高115.6%。1996年,全州汽车保有量为3400辆,年客运量为5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8008.4万人公里,全年货运量为0.83万吨,货运周转量为519.6万吨公里。

  铁路

  青藏铁路横穿海北州境南部海晏、刚察2县的湖滨地区,其中干线1条、支线3条,通车里程为490公里。青藏铁路承担了境内部分客货运输和热水煤矿、海湖沙场的大部分货运,是海北州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国家恢复开通了海晏至西海镇39公里的铁路。

政府网站查询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 选择区县:

天气预报 更多>>

海北天气

  • 今日
    高温 4℃
    低温 -14℃
  • 明日
    高温 6℃
    低温 -15℃
  • 后天
    高温 7℃
    低温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