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是怎么来的?

手机订火车票
时间:2013-04-18 14:32:44  来源: 客运站

   H7N9是怎么来的?

  在H7N9禽流感发生以后,大家还是对H7N9禽流感还不是很了解,到底H7N9禽流感是怎么来的?

  什么是H7N9

  流感病毒编号里的H和N是流感病毒外面裹的两种糖蛋白,一种是血凝素即“H”,一种是神经氨酸酶即“N”。后面的数字用来表示这种蛋白的不同亚型。

  据新华社报道,16日上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联防联控工作专家组对近期疫情形势进行了风险评估。专家认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有可能为禽源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于被感染的禽、候鸟或其污染的环境,接触被感染的禽、候鸟或环境是人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传染源未查明和得到有效控制之前,病例数仍有可能继续增加。

  目前正在广东与钟南山院士合作紧急开展精制马抗H7N9免疫球蛋白等制剂研究的动物病毒学专家、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夏咸柱院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传播机制和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查明,急需开展研溯源、进化与病毒传播和致病分子机制研究。特别是要密切关注病毒是否会通过变异获得人际间传播的能力,以便制订适度的防控方案。

  同时,夏咸柱指出,春季和秋季是流感病毒传播的最适宜季节,随着北方春季的来临,北方出现人感染病例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因此未来两个月内,将是防控H7N9禽流感工作难度最大的两个月。

  病毒剖析

  2012年前后在长三角一带禽类中发生重组变异

  此次在我国发生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现象为世界上首次发生。夏咸柱表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2个来自禽流感病毒H7N9,6个来自禽流感病毒H9N2。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由两到三种禽流感病毒重组产生的新型病毒。专家推测病毒是于2011年末至2012年底在长三角一带的禽类中发生了重组和变异。

  夏咸柱指出,就目前所了解的信息来看,该病毒对禽类的致病性较低,甚至不表现出致病性,但对人类的致病性确很高,这就给防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当前对该病毒的传播机制、致病机制都还不了解,急需开展研究,更为重要的是要查明病毒是否会通过变异获得人际间传播的能力,以便制定适度的防控方案。

  目前“级别”不高,再次变异重组可使其“升级”

  H7亚型禽流感感染人的事件最早是在1995年发生于英国,之后的2003年在荷兰造成89人感染,其中1人死亡。到目前为止,除上述两国外,美国、加拿大、意大利都发生过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病毒亚型包括H7N1、H7N2 H7N3 和H7N7亚型,其中的H7N1、H7N3 和H7N7均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夏咸柱指出,与以往的病毒相比,该病毒还不能算是危害严重病毒。如造成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在25个月的时间内导致5000万人死亡,在当时的条件下,其传播能力是惊人的。又如2003年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鸡几乎是100%的致死性,人的病死率也在58%以上。夏咸柱强调,值得注意的是,H7N9病毒可能会通过变异或新的重组具备上述两种病毒的传播与致病能力。

  传播追踪

  氨基酸缺失使病毒更适宜在家禽中增殖

  我国的南方历来是流感病毒发生和变异的中心。夏咸柱院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是因为南方水系多,人禽接触机会多,气候条件适宜等原因造成的。专家解释,由于已在家禽(鸡、鸭)和鸽中发现该病毒,且该病毒NA基因茎部有5个氨基酸的缺失,这一缺失是禽流感病毒从水禽向陆禽跨种的重要缺失,表明病毒更适应在家禽中增殖,病毒通过禽类的运输向各地扩散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应高度关注候鸟传播,未来两月防控难度最大

  随着北京、河南发现H7N9禽流感病例,表明病毒已经北上,有专家称“随着气温的升高,北方地区将更适宜H7N9禽流感病毒的生存”。对此,夏咸柱表示,春季和秋季是流感病毒传播的最适宜季节,随着北方春季的来临,北方出现人感染病例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因此未来的2个月内,将是防控工作难度最大的2个月。他强调,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候鸟在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当前还没有在候鸟中发现该病毒。但作为流感病毒的存贮库,候鸟传播病毒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应高度关注。

  病毒若在人体内发生适应性变异或将导致人传人

  据有关部门通报,目前H7N9病例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夏咸柱院士表示,人传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流感病毒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传播,即手—口鼻的传播途径,二是通过飞沫进行传播。他指出,飞沫传播途径是大流行流感传播的最主要途径。目前还没有发现与H7N9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的人有发病的报道,说明该病毒尚不能通过接触传播,更没有获得经飞沫传播的能力,这对人类是一个好消息。

  专家解释,H7N9禽流感病毒获得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的最基本条件是能够通过吸附于人上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唾液酸受体,进而能够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中高效复制并向外界排出病毒。如造成2009年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就完全具备这一特点。禽流感病毒结合的是禽型的唾液酸受体,这类受体主要位于禽类的肠道中。但近年来发现在人的下呼吸道也有禽型的唾液酸受体,也就是因为人的下呼吸道有禽型的唾液酸受体,才会出现H5N1和H7N9病毒在肺内增殖并引起重症肺炎的现象。

  目前,人们对H7N9禽流感的受体结合能力了解的还很少,根据序列分析可推测得到的结果是其血凝素基因的一些氨基酸位点已发生了变异,更容易与人上呼吸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如从上海第2例病人和安徽第1例病人分离到的病毒血凝素186位和226位氨基酸,都突变为更易与人型唾液酸受体结合的氨基酸。

  病毒的变异取决于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作为RNA病毒,流感病毒的变异率是非常高的。夏咸柱指出,阻断病毒变异的根本途径还是切断病毒在禽和人之间的传播链,防止病毒在宿主体内发生适应性变异。

  这样可以让我们在进一步预防H7N9禽流感方面,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防治H7N9禽流感的发生。

客运站微信号:wwwkeyunzhancom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yangguangxing.com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新专题推荐

中秋

国庆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