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满载历史——承德外八庙

  • 2013-04-17 20:17:09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1835

在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丘陵起伏的地段上,如众星捧月之势环列着十二座色彩绚丽、金碧辉煌的大型寺庙。这些寺庙建筑雄伟,风格各异,有汉式寺庙、藏式寺庙、汉藏结合式寺庙等三种形式,是汉、蒙、藏文化交融的典范。在这里可以感受西藏布达拉宫的气势,浏览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雄奇,领略山西五台山殊像寺的风采,欣睹新疆伊犁固尔扎庙的身影,还可以看到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十二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另四座未注册),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清帝建立这些寺庙,是为了顺应蒙、藏等少数民族信奉喇嘛教的习俗,“因其教而不易其俗”,通过“深仁厚泽”来“柔远能迩”,以达到清王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从外形上看,避暑山庄内建筑无论是庄严肃穆的皇家宫殿,还是游玩欣赏的亭、轩、榭、阁,一律采用青砖灰瓦,显示出一种古朴自然的风格;而在其周围建造的“外八庙”,则采用彩色的琉璃瓦,有的甚至用镏金鱼鳞瓦覆顶,远远望去,巍峨壮观,金碧辉煌,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这与古朴典雅的避暑山庄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此,不难看出,清代康乾俩帝之良苦用心。

外八庙中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安远庙和普佑寺。其中普宁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佛教活动场所,现有驻寺喇嘛75位,是研习佛教文化的理想去处。普陀宗乘之庙仿西藏布达拉宫修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外八庙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是班禅额尔德尼六世来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的驻跸之地。普乐寺又称圆亭子,其主殿旭光阁,重檐圆顶,极似北京天坛祈年殿,内部供奉的“上乐王佛”俗称“欢喜佛”,属藏传佛教的密宗范畴,较为罕见。

公交:

外八庙位于市区东部、北部,距离市中心都很近,交通方便。去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等寺庙,可从市区乘坐6路公交车直接到达;去普乐寺、安远庙可以乘坐10路公交车直达。

门票:

普宁寺40元,普陀宗乘之庙40元,安远庙20元,行宫20元,小布达拉宫20元,须弥福寿之庙20元,班禅行宫25元

开放时间:

8:00 - 17:30

更多承德好玩儿好吃好看的,请点击专题》》》

普宁寺

又叫大佛寺,是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仿西藏三摩耶庙修建。据说修建之前,乾隆曾派人到西藏绘图考察,回来后建了两处,一处是颐和园后山的须弥灵境,一处就是这里。清朝初年,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一直是大清的巨大隐患,时常作乱,使得边疆不能稳定,乾隆早有平定准噶尔割据势力之心,遂于1755年,进军西北。在厄鲁特蒙古各部的支持下,清军两路进剿,经过著名的格登山大战,达瓦齐全军覆没,自己被维吾尔族台吉霍吉斯生擒。

平定西北大胜之后,乾隆十分得意,在北京午门受献俘之礼,在承德避暑山庄大宴厄鲁持四部队上层贵族,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乾隆仿效康熙解决喀尔喀蒙古后,在多伦诺尔修建“汇宗寺”、“以一众志”的作法,尊重蒙古民族信奉藏传佛教,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仿西藏三摩耶庙修建了普宁寺,取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之意。

普宁寺是外八庙中第一座具有藏式风格的寺庙,坐北朝南,规模宏伟,金碧辉煌。走进普宁寺,就会被它的整体气势所吸引。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双层歇山式,称为“九脊十龙”殿,内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像,壁画环绕。前后两座主体建筑均建在1.4米高的石砌须弥台基之上,殿前的月台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杆环绕,台阶中央辅有石雕艺术精品“云龙石陛”,四角有叫“螭”的龙头。寺庙中的“金龙和玺”与“六字真言和玺”彩画在古建彩绘中更别具一格。

庙的前半部为汉式伽蓝七堂式,进了山门殿为第一进院,有钟鼓二楼,天王殿,二进院西配殿供奉三尊菩萨;“观音、文殊、普贤”。东配殿供奉三尊“密宗佛像”。寺庙的后半部分则是仿西藏桑耶寺建造的四大部洲,是藏传佛教宇宙观的集中体现。普宁寺建成后,乾隆皇帝又在北京清漪园(今颐和园)后山,建了一处与普宁寺格局相同的须弥灵境,然而颐和园的四大部洲建筑,已经大部分被毁、改建,普宁寺四大部洲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曼陀罗建筑群。

普宁寺内有两个宝,一个是国宝千手千眼木制观音立像,有三十几米高,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制观音像;另一个是普宁寺的主持活佛,都九十几了,几年前转世的小班禅还特地来普宁寺看望过他。

更多承德好玩儿好吃好看的,请点击专题》》》

四大部洲由大乘之阁、日月殿、“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和四座喇嘛塔组成,共19座建筑,中心为象征宇宙世界中央的大乘之阁。大乘之阁的东西两侧,建有日殿、月殿。大乘之阁的东西南北四方正中,各建有一座台殿,即“四大部洲”。在“四大部洲”四个台殿的东西两侧,都各有一座藏式白台,共八座,称“八小部洲”。在大乘之阁的四角,各建一座喇嘛塔,共四座。下面将对四大部洲的19座建筑,作一个全面的展示。

四大洲部平面图

一、大乘之阁

四大部洲的中心大乘之阁,象征宇宙世界的中心须弥山,雄踞在须弥座台基上,1959年至1962年间落架大修。大乘之阁通体为汉式楼阁,仅东、西山墙采用藏式。阁高37米,黄琉璃瓦顶。外观为五层,正面出六檐,其中第二层置重檐。六檐的下两檐为单面檐,不向阁的侧面延伸,上四檐回转四周。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第一层前设五间抱厦,第一层两侧附抱厦式空井阶梯间,可通向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阁的第三层四面两端收进半步架,第四层面阔收成五间,进深三间,四角每间覆以攒尖顶。在四座攒尖顶之间起第五层,平面成正方形,面阔、进深都收至三间,次间减半,覆以大型四角攒尖镏金顶。这种五个攒尖顶组合的建筑形式,普宁寺大乘之阁是唯一的孤例。乾隆皇帝御书“大乘之阁”陡匾悬挂于正面第五层檐下,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鸿庥普荫”云龙陡匾悬挂于第一层檐下。

大乘之阁内为三层,位置相当于外观的下三层位置,外观第四层仅为采光高窗,外观第五层则只是阁外装饰。阁内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音像矗立在汉白玉须弥座上,高22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雕佛像。

二、日殿、月殿

大乘之阁的东西两侧,建有两个长方形台殿,即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日殿、月殿均为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的红色小殿,下部均为藏式平顶白台。台殿上下均饰有藏式梯形盲窗,盲窗颜色与墙壁相反,下面白台的盲窗涂红色,上面红色小殿的盲窗涂白色。

1. 日殿

日殿位于大乘之阁的东侧,坐东朝西。

2. 月殿

月殿位于大乘之阁的西侧,坐西朝东。

三、“四大部洲”

大乘之阁的东、西、南、北四方正中,各建有一座形式各异的台殿,称“四大部洲”。台殿上下均饰有藏式梯形盲窗,白墙的盲窗涂红色,红墙的盲窗涂白色,殿顶均为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

1. 南赡部洲

南赡部洲是进出四大部洲的门道。在普宁寺大雄宝殿后,筑起高达9米的石砌金刚墙,依墙对称设置东西两道石阶,各42级,金刚墙上座落着南赡部洲。南赡部洲下为凸字形红台,红台上建红色梯形殿宇,俗称三角殿。

2. 东胜神洲

东胜神洲下为弯月形白台,上建红色长方形殿宇。

3. 西牛贺洲

西牛贺洲下为长圆形红台,上建白色长方形殿宇。

4. 北俱卢洲

大乘之阁以北,采用叠石手法,赋予园林色彩,真山与叠石难分。北俱卢洲即建在假山上,方形红台,上建白色方形殿宇。四大部洲内原分别供奉四大天王,现除北俱卢洲的北方多闻天王为原物外,其余三尊都是1992年新塑的。

四、“八小部洲”

在“四大部洲”四个台殿的东西两侧,都各有一座重层藏式平顶白台,饰有红色藏式梯形盲窗,内有踏步可通上下,共八座,称“八小部洲”。

1. 遮末罗洲、筏罗遮末罗洲

南瞻部洲的东、西两侧,分别为遮末罗洲和筏罗遮末罗洲,下层白台均为等边六边形,上层白台均为四方形。下图为南瞻部洲及其两侧的遮末罗洲和筏罗遮末罗洲。

2. 体诃洲、毗提诃洲

东胜神洲前为扁六角形双层白台的体诃洲,后为矩形双层白台的毗提诃洲。下图红色喇嘛塔后面的双层白台就是体诃洲。

体诃洲、东胜神洲、毗提诃洲三组建筑,形成三层小台地,前后层层上升。下图中最高处的双层白台就是毗提诃洲。

3. 舍谛洲、嗢怛罗漫怛里孥洲

西牛贺洲前为扁六角形双层白台的舍谛洲,后为矩形双层白台的嗢怛罗漫怛里孥洲。下图白色喇嘛塔后面的双层白台就是舍谛洲。

舍谛洲、西牛贺洲、嗢怛罗漫怛里孥洲三组建筑,形成三层小台地,层层上升。下图中最高处的双层白台就是嗢怛罗漫怛里孥洲。

4. 矩拉婆洲、侨拉婆洲

北俱卢洲的东、西两侧为矩拉婆洲和侨拉婆洲,均建在山坡上,为两座等边六边形双层白台。

下图为矩拉婆洲。

下图为侨拉婆洲。

五、四座喇嘛塔

在大乘之阁的四角各建一座喇嘛塔,代表“四智”。四塔均座落在藏式方形白台上,下设塔座。此四塔与普陀宗乘之庙五塔门上两侧的四塔造型雷同,塔身有上下两个塔肚,上有十三天相轮,上置宝盖、承露盘、仰月、圆日、火焰宝珠。

1. 大圆镜智塔

西北角呈圆形的黄白色塔上饰法轮,名叫大圆镜智塔。

2. 平等性智塔

东北角呈覆钵形的黑灰色塔上饰十字宝杵,名叫平等性智塔。

3. 成所作智塔

西南角呈折角形的绿灰色塔上饰佛龛,名叫成所作智塔。

4. 妙观察智塔

东南角呈仰钵形的紫红色塔上饰莲花,名叫妙观察智塔。

更多承德好玩儿好吃好看的,请点击专题》》》

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意译,故此庙亦称布达拉,因规模比西藏布达拉小,俗称小布达拉宫。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是中国迄今唯一一座仿西藏布达拉宫的实体建筑,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当时,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各少数民族首领聚集避暑山庄,参加乾隆皇帝的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的万寿庆典,乾隆皇帝命仿照西藏佛教的中心---拉萨布达拉宫,兴建了普陀宗乘之庙以示纪念。此庙落成时,从伏尔加河流域率众返回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来承德朝见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的英雄壮举,《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与《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这两块碑文均为乾隆皇帝御笔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充分说明了象征着多民族建筑艺术杰作的普陀宗乘之庙,是我国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历史的产物和见证。

普陀宗乘之庙总体布局与西藏布达拉宫相似,无明显中轴线,气势赶不上西藏布达拉,但其占地之广、体量之大却为内地寺庙所仅有。全寺平面布局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位于山坡,由白台、山门、碑亭等建筑组成;后部位于山巅,布置大红台和房堡。按特征分,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山门、碑亭、五塔门、琉璃牌坊组成;第二部分是白台群,由若干大小白台组成;第三部分为大红台。白台群成“×”形,上拱大红台,下围山门、碑亭、五塔和牌坊,这种建筑布局为外八庙也是中国寺庙建筑所独有。

第一部分 山门

山门北为碑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重檐黄琉璃歇山顶,砖拱结构,封实壁,四面开拱门,下承须弥台基。碑亭以北为五塔门,三拱门白台形制,实壁盲窗,上砌女儿墙,白台上立五塔,从东往西分别为黑、白、黄、绿、红五色,每色代表一个体教教派。清代尊黄教为国教,故黄色居中。五塔门前置石象一对,为大乘派象征。

五塔门

琉璃牌坊

第二部分 白台群

大红台南、第一部分两侧散置30余座大小白台,成“×”形不规则布置。白台分殿台、楼台、敞台、实台,形状不一,体量不等,功能各异。

第三部分 大红台

大红台位普陀宗乘之庙最后,位置最高,面积1.03万平方米,因巧妙利用地形将几组建筑连成整体,视觉上进行夸张,更显体量庞大。正面基层是白台,实心,高 17米,下部砌花岗岩条石,上部砌砖,白灰挂面,壁设三层梯形盲窗,东西两面砌石阶登道直达白台顶部。

殿名权衡三界,镏金铜瓦,重檐八角,内有额“精严具足”,条幅 “法界现神威即空即色,梵天增大力非住非行”。吉祥天母:俗称“骡子天王”,是佛教里的护法神。所谓“吉祥”,是说它每年除夕能除妖降魔,叫人过太平日子。这尊佛像原放在权衡三界亭内。像高5尺6寸6分,耗红铜约600公斤、头等金叶57两,计用6400个工日,共费1100百多两白银,佛像造型狰狞奇特,是国内罕见。

大红台

万法归: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位于大红台中心,方7间,重檐攒尖顶,上覆镏金鱼鳞铜瓦,屋脊饰以波状镏金瓦。宝顶呈法铃状。殿顶用头等金叶14000余两。殿四周有三层群楼环绕,每层44间。群楼现存外墙的复建工作,正抓紧进行。该殿是供清帝和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顶礼膜拜的地方。殿内屏风上原有长10米、宽3米的刺绣佛像一幅,可惜被军阀盗走。迎门是铜珐琅菩提塔,中央紫檀反花佛龛内供弥勒佛。左右两侧为紫檀寿字塔,前供桌上的八宝、五供、珊瑚树等都是殿内原物。屏风前无量寿佛和两侧的八大菩萨、宗喀巴等铜像都是从群楼内移来的。铜像造型优美、神态生动,每尊重约半吨左右。

大红台裙楼

万法归金碧辉煌的屋顶

第一层屋顶的金子被日本人用刺刀刮掉了,当要刮顶层屋顶的时候,一个日本兵掉下去摔死了,日本人认为是触动了神灵,猖狂逃走了,顶层屋顶得以保全。

TIPS:

1、进寺院要注意言行举止,特别是非礼勿言。

2、转寺院中的转经筒时要顺时针绕大殿,转经筒也要顺时针转(1圈3圈7圈等等皆可,要至诚,最好同时至诚念6字大明咒则更有功德。6字大明咒最好能念梵音,发音大致是"嗡吗尼呗美哄",还有能观想观世音菩萨则更好),切切不可反了方向。

更多承德好玩儿好吃好看的,请点击专题》》》

须弥福寿之庙

公元1780年,乾隆朝第四十五年。此时的中国,早已经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只有迂腐的夫子们还时时地嚷着“天朝”、喊着“泱泱中央之地”。他们不知道世界的格局开始起变化了,中国在这时却固步自封,丧失了清王朝最后一次奋进的机会。老本总是要吃完的,尽管此时的中国还没露出危机,但是中国周边已经危机四伏,只不过没有战略大局观的夫子们意识不到这点而已。

英国已将印度纳入了殖民地,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渗透到了西藏进行非法活动,中国南部一些老牌的藩属国,已经保不住了。面对西方的崛起,中国慢慢失去了拱卫南部的属国,导致了恶势力逐渐侵入。这时的西藏有一个较有战略眼光的宗教领袖——班禅六世。他感觉,只有和中央紧密一体,才不会给异族大肆侵略。在领地遭到侵略时,才能得到来自中央的大力支援。1780年,是乾隆的七十寿辰之年。班禅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他主动上表要求进京拜见乾隆、为乾隆贺寿。

此举得到了乾隆极大的欢欣,他下旨为班禅建造一处居住礼佛之处。工作很快落实,地点圈定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东侧,样式模仿班禅在西藏的居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的含义是福寿吉祥的须弥山,所以乾隆为寺院赐名须弥福寿之庙。因为这座庙是班禅的居所,所以当地人称此处为“班禅行宫”。

班禅行宫依山而建,从避暑山庄往下俯瞰的话,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整座寺院依轴线分为三个部分。前部是山门、碑亭和牌坊;中部是大红台、群楼、妙高庄严殿和吉祥法喜殿;后部是金贺堂、万法宗源殿和琉璃塔。

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都是中国古代汉式建筑和藏式寺院建筑融合的典范之作。这两座寺院的前部基本相同,只是前者少了那座五塔门。不过那座碑亭中御碑上的内容可就完全不同了。这块御碑叫《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镌刻,碑文记载的是修建这座庙宇的起因和意义。

区分前部与中部的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的琉璃牌坊,一派皇家寺院的气势与庄严。与小布达拉那座牌坊不同的是,这块牌坊中间刻的是“总持佛境”四个字。这就表示这里是统领天下万法的地方,这能看出乾隆对班禅的倚重和厚爱。乾隆为什么体现出那么浩荡的皇恩呢?其实也是班禅自己的成绩。班禅对乾隆是真心的爱戴,毕竟乾隆还算是一个文治武功的君主。同样一个寿诞,十年前,是乾隆发出邀请请达赖,达赖到达后还对乾隆只跪不拜。对于乾隆来说,为了保持边疆的安宁,忍了。十年后,乾隆的七十岁生日,一个比六十大寿更加值得重视的日子,班禅自己上表请求祝寿,一路上,天天为这位皇帝念经乞福,而且对乾隆又跪又叩,尽足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之礼,于礼上,乾隆是满意的。更何况,班禅有一颗天日可昭的拳拳爱国心。英国人潜入后藏密会班禅,企图分裂西藏,被班禅一口回绝。这维护西藏稳定的杰出贡献,叫乾隆怎能不恩宠有加?

一到中部就是大红台,大红台由妙高庄严殿及围绕它的群楼组成。大红台组合呈回字,共三层。不过,与普陀宗乘之庙不同的是,这个大红台上不仅有盲窗,还有明窗。而且这个红台上也有汉藏合壁的地方,这些窗上的饰有琉璃烧制的垂花窗户,有强烈的汉族建筑风格。红台四角也有角楼。

群楼中的妙高庄严殿呈正方形,是班禅讲经的地方。此殿最美的是重檐的攒尖顶,这个顶也是个人眼中承德境内最美的屋顶。屋顶上同样是包金鱼鳞铜瓦,四条垂脊上各安有两条4米长的金龙,每条金龙重达六百多斤。

后部最漂亮的是琉璃万寿塔。这座塔坐落在整个寺院的最高点,塔基是石砌八角须弥座。塔身由绿黄双色琉璃砌成,同样是八角形,高七层,代表乾隆七十大寿。塔上四周布满了佛龛,不过看不清上面雕刻的佛像。

须弥福寿之庙的规模虽然没有普陀宗乘之庙那么大,但是却有其独特之处,也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和人文。班禅的行宫记录了一段藏教东移的发展史,因为自班禅六世起,这里就成了藏教与中央政府沟通的桥梁和实际意义上的办事处。

更多承德好玩儿好吃好看的,请点击专题》》》

普乐寺

因为普乐寺的旭光阁是仿照天坛祈年殿建造的,所以俗称圆亭子.是乾隆继普宁寺和安远庙后建的第三座皇家寺庙. 普乐寺是外八庙中唯一一座坐东朝西的寺庙,而不是像普通佛寺那样坐北朝南。它前后各有一个山门,前山门向西,正对避暑山庄;后山门面东,正对磐锤峰。乾隆认为磐锤峰为神物,是上天的启示,故在寺的后部又辟一个山门,这在我国寺庙中是极为罕见的布局。

后山门

全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前部(西部)为典型的汉传佛教寺庙“伽蓝七堂”式。中轴线上,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宗印殿组成。天王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弥勒和韦陀像。宗印殿正中供奉着三世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侧供奉着金漆木雕的文殊、金刚手、观世音、地藏王、普贤、弥勒、虚空茂、除垢障等八大菩萨。宗印殿两侧的慧力、胜因两座配殿,内供藏传佛教特有的金刚佛。

后部(东部)则为藏式,其主体是一座阇城式建筑,是普乐寺的主体建筑。阇城又称坛城、坛场,是曼陀罗的意译。阇城是藏传佛教密宗修炼、观摩、传授秘法之道场,另含“群贤聚至,万德交归”之意。藏传佛教认为,以曼陀罗的形式来供养整个宇宙,是诸多方法中最快速、最简单、最圆满的。

普乐寺的阇城共3层,底层高3.36米,原来有84间群房围成一个75米见方的正方形院落(群房现已不存)。面西的门殿内置乾隆御笔《普乐寺碑记》一通,记述了建造普乐寺的缘起和目的。

第二层高8米,长、宽约44.4米,为正方形石台。台顶的四角和四面的正中分别建有8座覆钵式喇嘛塔,被视为释迦牟尼的八大成就。塔分黄、白、青、紫、黑五色,代表佛教的“五行”,即“地、水、火、风、空”,并暗合九州五色土之说,象征着清王朝对四面八方长期稳固的统治。

喇嘛塔

第三层石台高6.6米,长、宽约32.8米,正中即是阇城主体建筑旭光阁。旭光阁仿北京天坛的祈年殿而建,重檐黄琉璃瓦攒尖顶,顶部为巨大的鎏金宝顶,黄色的殿顶,配以朱红的门窗,加上白色的台基和蓝色的天空,使建筑的色彩格外绚丽。方形平台、圆形殿顶,体现着天圆地方的我国古代宇宙观。

旭光阁内的石质须弥座上,放置了国内现存较大的立体曼陀罗模型,它以37块木料组合而成。曼陀罗上供奉双身立姿铜质佛像一尊,呈男女合抱之状,俗称“欢喜佛”。这是藏传佛教密宗中一种最高级的观修本尊佛。

旭光阁下,就是普乐寺的东山门,名为“通梵门”,意思是通向佛国净土之门。从这里沿山路东行,即可到达承德十大名山之一的磐锤峰。

石雕艺术起到衬托主体之用

除了体现藏传佛教特色的阇城,石雕也是普乐寺的一大亮点。石雕是古建筑装饰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特别是用于宗教的各种装饰图案、纹样,用石雕刻成凸凹的画面,在不同光线照射下,投影衬托的纹样色彩会有不同的变化,给古寺佛殿建筑物增加了一种神秘色彩。

普乐寺的石雕装饰艺术分两类:一类是花卉,有卷草纹、莲瓣纹、带状纹、回纹等;另一类是动物,如坐龙、行龙、团龙、凤以及蝙蝠等。欧洲人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承德普乐寺的石雕便是这“史书”的具体体现。

旭光阁殿内中央的圆形石须弥座,石雕纹饰共分6层:上方分别是龙戏珠纹饰、上枭莲瓣纹饰、束腰车轱辘吉祥草纹饰、下枭莲瓣纹饰,下方是龙戏珠纹饰,底部是拐子龙龟角纹饰。旭光阁周围67个石栏杆雕刻装饰图案,宗印殿前二龙戏珠(踏步),石碑的碑身两边纹饰为水纹和龙纹,这些图案雕刻精美,形态逼真,体现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

普乐寺的石雕艺术不仅在宏观上体现其庞大,而且在微观上也体现得非常精细,遍布寺庙的每一个角落。旭光阁周围的出水孔,用石头雕刻的装饰图案基本相同,自然流畅,形状似如意纹,上有花瓣点缀。旭光阁门前两侧各有一下水孔,装饰图案为荷叶,形状酷似天然形成,其脉络清晰可见。还有天王殿前的下水孔装饰图案为古钱形状。石雕艺术在整个普乐寺建筑中起到了衬托主体的作用。

更多承德好玩儿好吃好看的,请点击专题》》》

安远庙

安远庙始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此庙南北宽100米,东西长260米,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因主殿普渡殿为方形,俗称:方亭子。是仿伊犁河畔的固尔扎庙修建。

寺内分三进院落。第一进山门是一片开阔的场地,第二进以汉藏结合的平台门与一进院落分开,第三进院落是由70间廊房组成,正中为主体建筑“普渡殿”。

山门正中上额有乾隆皇帝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御书“安远庙”匾额。寺名寓意:安定远方,团结边疆各民族,巩固北部边防,维护国家统一。

在山门至平台城门之间的南北两侧各有五间配殿。南配殿原为存放仪仗、经卷之所,现辟为展室。1985年5月在此殿举办了《安远庙历史展览》。展室中详细列出了达什达瓦部的族属世系图和从伊犁迁徙承德的路线示意图。还陈列有乾隆皇帝嘉奖、安置达什达瓦部的上谕书照以及宗教佛像、供器、法器等物。北配殿1987年5月举办了《热河文庙青铜器展览》,展室中陈列有原热河文庙的照片和图书典籍,还有修建文庙时,乾隆皇帝特从内务府颁发的周铜10件,及40件青铜器礼器、祭器等器物照片或原物,还有乾隆年间制造的铜香炉、花瓶等供器和石鼓文拓片,还有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画像等文物,并展出两本《古今图书集成》。

进入二道门,向里院落正中由70间单层群房围成近正方形院落,正中三间为门殿,东西两侧各为17间,南北两侧各为18间。这种以围房组成的院落的形式,是藏传佛教寺庙中最常见的建筑布局,称“嘛呢噶啦廊”,原意是指存放经卷的经文桶。

正面门殿内有青白石卧碑保存完好,石碑通高1•6米。下座长2•8米,高0•9米,碑身长1•6米,高1米。正背面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记述了安远庙落成经过及蒙古王公来庙朝贺的喜庆气氛。碑两侧镌有乾隆题写的五言律诗,诗文体现了乾隆建安远庙是“缘系众番情”,为了“安远永销兵”。

看完卧碑,就是主体建筑“普度殿”,殿为三层楼阁,通高27米,殿顶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用黑色琉璃瓦覆盖,由于伊犁的固尔扎庙在战乱中毁于战火,而黑色在中国阴阳五行学说中代表“水”的含义,以暗示为以水克火之意,使安远庙不再重复固尔扎庙的厄运,也寄托了人们免受战火之苦的美好愿望。殿顶正脊上装置三座铃状喇嘛塔,肃穆庄严。

走进大殿,殿正中供奉的主尊佛像是绿度母,此佛像为木雕,度母亦称“救度母”“多罗母”,是藏传佛教中最多见的女神名,她化21相,以颜色区分,以教示众生。据说供奉绿度母能摆脱八种恐惧,亦能解脱八难。在殿金柱两侧各有一尊木质熊虎,是乾隆皇帝木兰行围时亲身射猎的模型,也是安远庙的镇庙兽。二层楼上供有三世佛和菩萨像,三层楼上主尊供奉大威德金刚,殿内四壁满绘工笔重彩的壁画。

更多承德好玩儿好吃好看的,请点击专题》》》

普佑寺

普佑寺是普宁寺的附属寺庙,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是向外八庙的众喇嘛讲经说法的主要场所(相当于现在的经学院,藏语称扎仓)。

普佑寺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坐北面南,布局呈长方形。平面布局打破了传统的"伽蓝七堂"的汉式手法,天王殿居中,前建佛堂,后又增添了凹形经楼,使其前后形成二层院落,布局十分严谨。殿内供奉的佛像,也与其它寺庙不同,有汉式的,也有藏式的。是外八庙中别具一格的庙宇。1964年,普佑寺因雷击起火,大部分建筑毁于火灾,当时仅存山门及四座配殿。

寺庙的建筑式样以汉族为主,但布局独特。步入山门,依次是大方广殿、天王殿等,大方广殿内供奉3尊藏密佛像,两侧塑有十六罗汉;西配殿中供文殊、观音、普贤三大士,东配殿中供奉金刚力士。

普佑寺与普宁寺围培相连,山门与普宁寺山门平行,面宽五楹,进深三间,两侧设腰门。山门正北是大方广殿,殿前东西为配殿,各三楹,组成一进院落。院落前为天王殿,面阔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二进院落前为天王殿,面阔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两侧设腰墙、腰门。

东西配殿原有造型各异的罗汉像500尊,现仅存170尊,为国家级文物。这些罗汉原为罗汉堂所供,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热河时,将罗汉堂改建成军火库,后又被军阀拆毁,堂内五百罗汉都被迁移至普佑寺。1964年普佑寺遭雷击起火,寺庙和五百罗汉大部分被烧毁,仅幸存196尊(其中18尊被借调到北京法源寺),剩下的罗汉置此殿及溥仁寺配殿。

更多承德好玩儿好吃好看的,请点击专题》》》

上一篇: 木兰围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