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山考

  • 2013-04-18 10:08:56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377

按组织者的本意,龙王山之行的主题在速降。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极限运动,能够跳出多年来旅行的老套路,体验新鲜,当然兴奋得紧,况且绳降是十分实用的野外技能,腿软一次,收益非浅。当我们穿越龙王山原始丛林,走向速降地水库大桥,眼见一路上山势险要、植被丰富,尤其在桥降的半空中亲近巍峨的群山、磅礴的云海、幽深的森林,听见耳边响起风吹竹林的美妙声音,没办法不为龙王山本身的风景所迷恋。其实走了那么多地方,与其说迷恋风景,不如说是每到一处便自然产生的对陌生认知的强烈欲望;就我而言,浙西安吉龙王山,对她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这是我吊在绳索上的感叹。

黄浦江源

龙王山严格说来应是太湖水的源头之一。由于太湖水系是黄浦江水的主要来源,因此龙王山的水流就被成功命名为“黄浦江源头”。当然,被叫作黄浦江源,就会被开发成风景名胜,位于湖州安吉县境内的这段峡谷风光,是当地人的成功抄作范例,门票真是不便宜。

前段时间看中央十套节目“三江源”,探讨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源头,十分的精彩,兼顾学到不少知识,正好可以现学现卖。我查阅资料,都指出黄浦江源为太湖,太湖之源为西苕溪,而西苕溪有西、南两源,西溪以河长及汇水面积见长,南溪则以源头高度和径流量居首,采用西南两源均为主源的“双源说”比较合理,但按国内外公认的以水源最长,距河口最远者为正源考虑,则其正源应为西溪狮子山大沿坑底而非南溪上游龙王山了。

当然,学术上的问题有点酸,毕竟安吉的黄浦江源石刻上没写成“黄浦江正源”,没必要较真,稍微研究一下有趣罢了。我从来和人说我是知识分子,老有人不信。

天目山系

与天目山有关的名词太复杂了,有天目山脉、天目山区、东天目山、西天目山、南天目、北天目等等。天目山作为客观实体与人发生关系,并不断地被人利用,被人认识,其名称和内涵也随时间而变化。而龙王山本来就被称为“天目第一峰”,主峰海拔1587.5米,她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目山。

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因为龙王山是所有被称为天目山峰里面最高的,也不是因为在黄浦江源景区管理站树立的“国家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石碑所裁定的,而是从历代史书、方志材料考证分析得出的:狭义天目山即天目名山,最早见于汉《洞渊集》,唐时列为全国十道名山之一,其位置在安吉县章村镇龙王山。广义天目山即天目山区了。

可能是天目山名气太大,于是就生出许多小天目山。岂敢超越祖山,只能称东西南北天目。南天目在安吉报福、上墅两乡镇交界处,高1086米。北天目在安吉县灵峰寺后,即灵峰山,高338米,上有龙池,现被开发为灵峰山森林公园。中天目,又称横狮山,在孝丰县南五十里。小天目山在孝丰县东三十三里。东、西天目山在杭州临安县,其中东天目开发最早,一般称天目山风景区的就是指她了。

龙王山可能被埋没了,不过,穿行在龙王山麓的我可真是划得来,无意中就身处著名的天目山中了。

一山两峰

游山必登顶,可惜这次龙王山之行并未照此实施,问来过龙王山无数次的游伴,居然也没登过顶,不晓得顶峰是个什么样的风光呢。

走到浦江源头的题词处,实际还在山脚下,估计上路崎岖,想是很少有人会有这心情和体能攀上高处找到正真的源头。网上有一种说法,龙王山顶峰无路可通,一般只能走到海拔1550米的千亩田。但是我们从浦江源回头时,曾上升到一条可行车的山脊线上避雨,那会不会就是一条登山之路呢。不过,真正的登顶之路应该在峡谷里寻觅才有意境。

龙王山奇就体现在这里,有一山两峰之说,既不一峰孤耸,又不群山怀抱:一山两峰即龙王山顶和千亩田峰。所谓千亩田是在峰顶上有一块平坦如毯,广阔百亩。在千亩田西侧有千亩杜鹃,更奇的是在千亩田的中间又有二个自然沼泽。这些都是我看到的传说,为了这个传说我跃跃欲试,对照地图一定有条从龙王山顶经千亩田直插向南,翻越山谷,再行至西天目的线路。

美丽安吉

离龙王山最近的山脚,是安吉县章村镇长潭村,这里是我们的大本营,腐败积聚地。其实到了浙江安吉,我最想看看李安在《卧虎藏龙》里展示的中国大竹海;虽然我在安徽宏村旁边的木坑村,听人说木坑竹海是《卧虎藏龙》的拍摄地,当然更多的说法是在四川南部长宁、江安两县交界处的蜀南竹海——导演真会花制片人的钱呀,简直就是旅游——那苍翠欲滴、一览无垠的中国大竹海,应该是安吉最美的奇观了。

客栈老板说,安吉到处是竹子,龙王山就是竹海。此话当真,人入竹林,林荫蔽日,登高远眺,竹海茫茫、竹涛阵阵,山里山外,什么都是竹子做成,竹楼、竹廊、竹栏杆,就连这山路的阶梯,也是竹竿铸就,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竹。

看完黄浦江源头,还可感受黄浦江源第一漂,地点在递铺镇鹤鹿溪村境内。这是个娱乐项目,来到安吉,我不能不提呀。

一次旅行,能记录一千字的心得,或者认知内容达到一千字,都算不虚此行。况且,玩了刺激,认识了朋友,忒值。

(无)

(无)

(无)

(无)

(无)